数字人文背景图

文枢数界

跨越时空的人文社科数字化平台

探索发现

数字人文发展历程

1940s-1960s

萌芽阶段

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人文研究,穿孔卡片和早期文本处理系统出现。这一时期,学者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学文本分析和语言研究,为数字人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1970s-1980s

发展初期

文本编码标准制定,电子文本数据库建立,计算机辅助教学兴起。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,学者们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文本数据库,开发文本分析工具,数字人文研究逐渐形成独立领域。

1990s

数字化转型

互联网普及推动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典藏项目发展,人文计算领域形成。这一时期,大量的文化遗产被数字化,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始涌现,人文计算作为交叉学科得到广泛认可。

2000s

跨学科融合

数字人文作为独立学科领域确立,GIS、3D建模等技术广泛应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日益丰富,与历史学、文学、考古学等传统学科的融合更加深入,形成了众多跨学科研究项目。

2010s

大数据与AI时代

大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人文研究方法与范式。这一时期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数字人文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,学者们可以处理和分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数据,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人文价值。

2020s至今

智能化与全球化

元宇宙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数字人文,全球合作与开放获取加速发展。当前,数字人文研究正朝着智能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,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人文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,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更加频繁,数字人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
新闻

数字人文与节气沙龙

2025年全球顶尖学者共探数字与人文融合,会议围绕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人文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讨论,旨在推动数字人文领域的创新发展。

敦煌遗书数字化成果发布

10万件唐代文书高清影像上线,这一重大数字化成果将为历史学、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,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。

虚拟文物展正式开放

VR技术重现马王堆汉墓原貌,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身临其境地参观文物,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,这一创新展览形式受到广泛好评。

会议通知

国内期刊目录

学术论文

互动交流

论坛讨论

参与数字人文相关话题的讨论,分享您的见解和经验,与同行交流互动。

进入论坛

问答社区

提出您在数字人文研究中遇到的问题,获取专家和同行的帮助与建议。

参与问答

景瓷溯韵

探索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与传承